新浪读书 | 新浪首页
 作者:中盘赢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中国国粹精品画廊:棋之味

分  类:社科

 ·快速搜索

社科 文艺 财经 科技 生活 儿童 教育 期刊 其他 
 
 ·合作出版社

成功梦工场
新浪网友文集
新书发布
清韵书系
榕树下图书
新浪出版合作丛书
新浪电子书下载
 ·特别推荐
 ·详细内容

  自从棋产生的那一刻起,除了最原始的娱乐作用,也开始兼有教化的功能。尧的儿子丹朱虽然是圣人之子,但却自小性情乖戾,长大后又嗜好游玩,不务正业。尧帝为丹朱担心不已,于是就去找仙人蒲伊。在蒲伊那里尧领悟了棋理,于是回家做出了棋,他的儿子从此沉迷于棋道之中,之后行为便规正了许多。杜陵有个人称杜夫子的人善于下围棋,号称天下第一。虽然他在围棋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获得很高的荣誉,但有的人却不以为然,甚至讥笑他不务正业,浪费光阴,对此,杜夫子反驳说:“下围棋虽是游戏之事,但只要精通其中的道理,就会大大地有益于对圣人之道的学习。”在种种有关棋起源的传说中,古人对棋的教化功能的强调也可见一斑,并随着对棋的认识的加深,棋才逐渐成了古代文人墨客陶冶情操的工具。一般来说,"教化"往往流于外在,且常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而"陶冶"则更偏重人的内心自觉,激发人的主动参与意识。古代之所以把棋和琴、书、画并列,就是因为它能通过学习棋理来培养品德、端正礼仪、训练思维,进而达到修身养性。琴棋书画,成为人的修心养性之物。无论诗还是棋,圣人领悟了它就可以制驭天下,俗人领悟了它则可以陶冶情操,其中真正的得意之处,是可以令人忘记一切的。王戎小时候下围棋就已有了点名气,在他任豫州刺史时,有一次在别人家里看棋,这时有人来说,他的母亲死了,他听了头也没回,仍然沉迷于棋局之中,等一盘终了,王戎才放声痛哭。与他相似,阮籍的母亲去世时,阮籍也正好和别人在下围棋,死讯传来,下棋的对方说:“先下到这吧。”阮籍却铁青着脸说:“你我先决个输赢。”下完棋,他在别人惊恐万状的目光中要过酒杯,饮酒两斗,然后才放声大哭。

  棋首先是游戏,而棋又是关于战争的游戏,是对人或物之间的生存竞争的模拟。棋也是一种体育活动,是竞技,甚至赌具;棋还是一种对话方式,是艺术,是人生之道,更是对人性、思想最深层的探讨。大而言之,棋就是一种文化,它以其丰富的魅力和无穷的象征力,吸引了各色各样的崇拜者。法远和尚住在浮山,欧阳修听说他奇逸神玄,于是登门拜访,开始觉得他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后来欧阳修与另一客人下棋,法远坐在一旁观战,下完之后,欧阳修开始收拾棋局,请法远就下棋的事讲经说法。法远于是传令击鼓升座说:“若说此事,如果两家棋路相似,旗鼓相当,怎样呢?双方互相了解,必定当仁不让;如果双方棋艺悬殊,缀五饶三,才通一路,这只是一般的棋艺,不能夺角冲关,争取有利形势,只是兴师动众,远夺边道,而瘦腹难求。思考前进则常常失粘,稍一粗心则容易出错。莫说国手,就是神仙,从来都是胜负未卜,而黑白未分时,一着落在何处,更是难知。”过了很久,法远又叹道:“从来十九道,迷悟几多人。”欧阳修听了法远以棋说禅之后,不禁连连点头,赞叹良久。不同的人可从棋中读出不同的东西,赌徒从中看到的是滚滚财富,才子从中看到的是倜傥风流,险诈者从中看到的是腹剑心兵,旷达者从中看到的是逸情雅趣,至于文学家却能从中看到人,哲学家能从中看到世界的本源,礼佛者从中看到了禅,参道者看到的却是道......三百枯棋,一方木枰,竟能如此丰富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世界,实在令人惊叹。

  棋又是一种宇宙之象、人生之道。联想到棋与《易》的密切关系,这推断又有一定的道理。棋盘的天元即被当作太极,黑白子即为两仪,黑白子中即包含着阴阳乾坤的无穷变化。而棋子的运行,按五行入卦而分门布局,这其中虽不无附会之处,却正体现了围棋作为胜负之道之外的文化意味。

  对一些人来说,棋仅仅是一种争胜负之物,对另一些人来说,棋即是人生,对棋洞彻的同时,也真正认识到棋是非常重要的。本因坊算悦对阵安井算知的御城棋时,权臣松平肥后前来观战,看了一会儿,便随口说道:“本因坊要输了吧!”听罢此言,算悦轻轻地收起棋子,盖上棋罐,起身正色对松平道:“我已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棋道,每次对局都像用生命在博杀,就和武士上战场一样。一旦面向棋枰,决不能被任何人所制肘,也绝不允许任何人多嘴多舌,何况我是当世的七段上手。殿下凭什么能预先判断胜负呢?既然如此,御城棋就到此为止吧。”

  说罢轻轻一揖,扬长而去。

  对一件事情,倘要知道它非常重要,就必须知道什么是重要。所谓洞彻,就是这个意思。一件事能够洞彻,就可触类旁通。即使文友在一起交谈文学的时候,也很难发现触到事物本质的词语。而热衷于下棋这件事情本身,却能够表达用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述的真实。但最重要的是,能否领悟这一点。关于“悟”这个字眼,自然会让人联想到处于悟境的禅宗六祖慧能。所谓顿悟,亦即慧能的禅学,恐怕就是对某件事情达到彻悟之时,闪现的瞬间光芒,或者是空白的世界吧?听说慧能是个并不识字、没有任何学问的人。这或许正说明文字或文献等知识,其实并不一定能使人达到真正明白的世界。还有一些人,黑白天地又常常成了他们对"道"的体悟。马钰在修炼时常常同弟子们下围棋。有一次,马钰凝神屏息,冥思苦想,下出了一着妙招,顿时,他脑中灵光一闪,豁然开朗,惊喜地道:“我可以成仙了!我可以成仙了!”旁边的人莫明其妙,纷纷吃惊地问他怎么啦,他神采飞扬地回答:“神仙就是抱着唯一的至道;只要时时下出独一无二的妙着,不就说明我与至道合一了么?”黑白子的阴阳交抱,似也在昭示着混沌初开之意境。一代宗师吴清源先生认为,21世纪的棋将是六合之棋,即天地东南西北之调和。棋的最高境界不是冲突,而是和谐。吴清源所谈的既是棋,也是棋由来已久的文化。中国文化历来所孜孜以求的境界便是和谐。而棋作为一种艺术,还有审美的功能。竞技的本质是冲突,审美追求的则是和谐。和谐包含着秩序、匀称、各因素之间的协调。围棋也面临着地与势、先与后、攻与守、得与失、弃与取、局部与整体的种种矛盾,它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达到各种矛盾间的均衡、调和。动中之静,对立中的统一,这是棋艺的境界,也是艺术的境界。施襄夏二十一岁时,在湖州遇见了四大家中的梁魏今和程兰如,两位长者都受先与他下了几局棋,施襄夏从中又悟出不少道理。两年以后,施襄夏又遇梁魏今,他们同游砚山,见山下流水淙淙,都很兴奋。梁魏今对施说:"你的棋已经下得不错了,但你真的领会了其中奥妙了吗?下棋时该走的就得走,该停的就得停,如行云流水般,要听其自然而不要强行,这才是下棋的道理。你虽然刻意追求,然而有'过犹不及'的毛病,所以三年来你仍未脱一先的水平。"施襄夏细细体会了这番深刻的议论,意识到自己以前好高骛远,执著于胜负之间,走了弯路。从此,施襄夏一变往日棋风,终于成为一代名师。当一代宗师从单纯的胜负中超越了出来以后,他随之便进入了一个自由的境界。

  中国诗歌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言外,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中国绘画在白绢黑墨的"简单"图式中,却蕴含着比西方浓彩重笔的油画更丰富的意味;中国哲学"道"的最高境界不是"有",而是"无"。"天下万物皆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并非空无,而是事物存在的一种方式。棋与中国艺术精神的相通,与中国古典哲学的"气"与"道"、"无"与"有"的暗合,正体现了棋与古老的中华文明的渊源关系。本书从古今中外的正史、野史、传说中精心摘选了近二百则关于棋的故事,见仁见智,亦得亦失,此种况味,请您在本书中细细品尝。




欢迎致信新书快递广告服务电话:010-62630930-313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