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壁画在敦煌。比敦煌更早的壁画,史书上记载的不少,现存于世的却一幅也没有了。
也不尽然。
比敦煌更早的壁画,还是有留存的,只不过,这些壁画不在地上,而在地下,在古人埋在地底下的坟墓里,在已发掘出的汉墓中。
保存于汉墓中的壁画,散见于河南洛阳、河北安平、辽宁金县、山西平陆和内蒙古等地。这些壁画大多描绘的是墓主生前显赫的场面,带有写实色彩,如墓主出行、行猎的威仪,居家宴乐、迎宾的盛况、仕途升迁的荣耀等。少数壁画描绘神话传说故事,祈求墓主升入极乐仙境。汉墓壁画构图充实完整,人物、动物错落有致,富于变化,动感丰富,有的作品虽落笔寥寥,线条却流畅肯定,很能捕捉对象的形神特点。
幸好有坟墓,而坟墓是埋在地底下的,才得以保存下了这些壁画。汉代如此,唐代仍然如此。
唐代的墓室壁画,规模和艺术水平远非汉代所能比拟。其中最为出色的是乾陵的章怀太子李贤墓、永泰公主李仙惠墓、懿德太子李重润墓中的壁画。
章怀太子墓有壁画五十余组,面积近四百平方,其中《女侍·观鸟扑蝉图》,画三名宫女在深庭大院内游戏,一派寂寞苦闷的幽怨之情,举首投足间显现无遗。另一幅《礼宾图》,描绘的是三位外族来使,在汉族官员陪同下正等候着太子接见。他们不同的形貌特征、装束打扮,刻划得纤毫毕肖,唐朝中外各族的交流盛况,由此可见一斑。永泰公主墓中的壁画长达百余米,篇幅宏大,布局严谨,描绘了众多武士及男女侍从,人物或回眸低语,或颔首盼顾,或端庄从容,或闲雅温驯,无不仪态优美,情感丰富,人物的衣纹线条抑扬起伏,宛若流水行云,富于韵律。懿德太子墓室壁画更多地表现了崇楼杰阁的壮观,宫廷仪仗的宏伟。
这些杰出壁画的作者,今天已湮没无闻。但从这些唐代壁画的用笔流畅、色彩明快,以及善于利用空间交错关系,造成画面变化丰富而又不失和谐统一的精湛艺风,清楚地表明了唐代绘画总体水平的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