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林的生态效应:每年放出725万吨氧气
 
  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是导致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日益严重一大原因。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期行动中虽不承担固碳减排义务,但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未来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是固碳减排的首选方法;据科学论证,每公顷桉树或辐射松,每年可平均吸收9吨碳,并释放氧气,以APP在中国及印尼现有的1400万亩人工林计算,每年吸收900多万吨二氧化碳,放出725万吨氧气。

  我国森林平均碳密度(40吨/公顷)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幼龄林和残次林较多,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林木固碳在树木生长过程中消耗了大量二氧化碳;而当林木生长成熟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消耗达到平衡。可见要持续固碳,就要保持林木的不断生长,发展人工林自然是植物固碳中最为高效的手段。
  人工桉树林生产力相当于天然林(比如针叶林)的20~30倍,5~7年就可以成材,生物量相当于原始林在自然情况下100~150年的产量。我国现有人工林约38万平方千米,到2050年可达158万平方千米。若今后50年内,使人工林平均蓄积量提高一倍,即平均生物量达到112吨/公顷,平均固碳达到56吨/公顷,则可增加固碳量44.2亿吨,使固碳总量达到88.4亿吨。

 
  资料来源:世界森林资源研究所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