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L的“败走麦城”到6L的百万台奇迹 |
---|
惠普的桌面激光打印机—HP LaserJet 6L在4年内一直没有降价,价格一直比同档次其他品牌产品要高,但各项性能参数却一直比同档产品低,惠普也一直没有在6L产品上有特别的投入,然而这款产品却占据了国内同类桌面激光打印机产品市场的70%!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IT产品里面,除了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英特尔的芯片能够绝对领先之外,其他任何一项IT产品只要面临竞争,就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市场占有率,但偏偏是6L做到了。 8月6日,中国惠普在北京举办的“百万信赖,光荣选择”庆典活动中宣布:桌面激光打印机——HP LaserJet 6L进入中国市场的4年内销量突破了百万台。6L为什么独具这么大的魅力?它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它的成功又说明了什么? 1993年5月,惠普推出LaserJet 4L,第一次把高性能、高价格的激光打印机带入中国市场,当时的激光打印机主要用来做名片。到1994年左右,针式打印机仍固守着商用市场60%多的份额,喷墨打印机也占了20%左右,而激光打印机只占有10%左右。惠普在国内刚推广4L时保守地预测每个月卖出300台,但实际上后来一个月最多卖出了3000台。惠普的激光打印机在中国市场立稳了脚跟后,于是针对当时价格3700多元的Epson 1600K针式打印机设计出了5L激光打印机,意在“以激打代替针打”。 1996年,国外的打印机市场已然是激打的天下了,而在中国,却因为用户购买力和使用成本的问题,激光打印机迟迟不能打开市场。惠普推出4000元以下的5L后,国内厂家也紧步其后尘,推出了相应的低价位激光打印机,全面向“针打”市场发起反攻的时机正在成熟。然而1996年下半年,惠普5L在中国上市不到两个月,就陆续接到用户的投诉,相当数量的产品出现了打印质量下降和走纸故障。 原中国惠普负责激光打印机市场推广的李澍荣总经理(现已离开惠普)从惠普总部汇报情况后返京,不料,刚到北京机场,李澍荣就接到总部的电话:马上返回总部。时任惠普全球商用外设部总裁的Carolyn Ticknor女士(现已退休)告诉他:LaserJet 5L及5P激光打印机不准备在中国市场上销售了。 李澍荣怎么也没想到竟会这样。为什么要取消5L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呢?原来,中国生产的纸张多以稻草为原料(美国的纸张则多以木材为原料),纸面上涂有滑石粉,由于中国纸张的特殊性,改变进纸结构且在国外反馈相当不错的5L的打印效果打了折扣。Carolyn女士告诉李澍荣,惠普总部决定再投入1200万美元,研制适合中国纸张特点的低端激光打印机。 1200万美元!?李澍荣大略算了一笔账,对总部的决定不能理解:惠普每在中国卖一台激光打印机,纯利约5%,这意味着要做出2.4亿美元的销售额,或者说卖出50万台打印机才能收回投入的成本!据说,惠普全球的财务总监从财务计算的角度也并不支持这种决策。 Carolyn Ticknor女士看着李澍荣郑重地说:“惠普在中国不是要做短期生意。虽然这样的决定会失去市场先机,会暂时失去一部分市场份额,但只要我们先把产品做好,机会就还是惠普的。”这段话让李澍荣后来回想起来还非常感动。 当时惠普在做竞争分析时发现,市场上国内OEM品牌的打印机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其做法是加一则说明:建议使用某某品牌的纸张。 接下来惠普总部的工程师来到中国做了深入而细致的调研工作,他们到过中国主要品牌的纸张生产厂家,考察指标甚至细化到了纸浆的酸碱度。惠普内部雇有对纸张有专门研究的科学家,于是惠普包了一架波音747飞机,购买了中国主要品牌的纸张空运到美国,专门供研发测试用。当时惠普有人做了计算,如果把这些纸一张一张地连接起来,可以从地球到月球往返一个半来回。惠普总部终于根据中国的纸张条件设计了全新的硒鼓,1997年5月,外观上与5L一模一样的6L激光打印机在中国上市了,惠普同时打出“激光代替针打”的旗帜,从此6L在中国市场上便一发而不可收拾。 从此,惠普也长了个教训: 以后每研制一种新型的激光打印机,就要从中国空运一飞机的纸张用于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