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8月18日,海信董事长周厚健在京宣布其技术宝库----R&D(研发中心)全面开放,面向全球招商揽才。无论是人才、技术项目、风险投资都能在这一平台上充分体现。
海信开放研发基地 誓追核心技术 由于技术差距导致"人家吃肉,我们喝汤"的国际分工夙命,可能是中国电子信息企业最深切的痛了。经过长时间的暗暗发力之后,终于有国内企业站出来公然向这种国际分工夙命宣战。
8月18日,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带着他的知识产权法专家郭庆存、负责IT的副总裁王志浩,"PDP"专家小关信行等空降兵们在京宣布:海信技术宝库----R&D(研发中心)全面开放,面向全球招商揽才。采取对外开放技术项目(技术研究合作)、引进人才和与短期访问学者合作、吸引项目合作开发、与跨国公司进行技术人才和项目合作、吸引风险投资资本介入等途径加大海信的技术创新力度。
此举令外界很吃惊,因为研发中心涉及企业的最核心机密。
尽管海信一直在招才,但显然增长速度不能令他们满意。周厚健的"如意算盘"是:通过此次公开的方式,经过3-5年能从国内、美国、日本、韩国再吸引1500名专业技术人才加盟,从而在3-5年内使其研发力量翻一番,以最快的速度改变中外技术差距。
海信此次招商纳贤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在重视产品技术力量的同时,更重储备技术。因为周厚健从国际电子展上总结出中外企业的差距从市场产品上看还不是太大,差距越拉越大的是核心技术和储备技术,这使中国企业只能跟在人家后面。
核心技术当然可能追
此次发力,其实是海信多年暗中较劲的公开化。周厚健称每年从拉斯维加斯消费类电子展回来都无法言说地伤感,为海信,为国家,为没有认识到差距的同行。周说:与国际企业比,我们的技术差距越拉越大,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纵向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概念方面,还体现在横向的技术规模上,最后我们不得不打价格战、打广告战而累得筋疲力尽。周说他越来越领悟了萨缪尔森的一句话:市场经济最终的主宰是消费者与技术。
对于国内流行的"缺乏核心技术,中国还可以做世界工厂"的理论,在美国IT企业奋斗了十多年的王志浩认为,短期这样做有道理,长期没道理,美国、日本都曾做过世界工厂,但最终都发展到技术领先,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制造上。周厚健甚至认为,中国将来能成为世界工厂,但眼下从工艺、制造水平上来讲,中国连世界工厂的水平也还未达到,世界工厂要有效率和劳动力双重优势,而中国目前的平均劳动生产率连松下的1/10都没有。
记者们很担心:在与国际企业技术差距越拉越大的情况下,核心技术是不是还可以追赶?中国企业在下游"喝汤"的命运还能改变吗?一向保守的周厚健此次斩钉截铁地告诉记者:"当然可以追,你们看三星公司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有什么?而现在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连以技术横行天下的索尼CEO每周都要研究一次有关三星的报告。
周从自己企业手机和空调业的实践中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可能性。海信上空调晚,但因为是先进的变频技术,所以很快就成功了。目前海信变频空调的研发水平已经和日本同步,最新R410A环保制剂空调和高能效空调独家大量出口欧盟,完全避开了价格竞争。
再如手机。中国国产手机发展非常快,但有关部门刚刚公布的一项数字令国人吃惊不已,去年国产手机销量3000万部,而进口贴牌套件达1700多万套之多;今年上半年的贴牌进口套件更是达到了2500多万部之多。国家正在就贴牌手机研究制裁方案。而海信手机坚持从底层软件开始做起,起步难一点,但发展到现在有专家参观后大为震惊称"国内就移动通信终端而言没有比海信开发得更强的了"。所以海信现在正在做另外一件事---向同行卖技术和模块。
周厚健把靠买贴牌和靠自己研发两种发展方式比喻成到餐馆买菜吃和自己做菜吃,自己有能力做菜吃的人肯定是成本低吃得又好。
海信从这两项技术的进展中坚信:技术是一步步做起来的,开始可能没有核心技术,但要有必须有一个过程。
开放和保密是矛盾的吗
海信在会上详细地介绍了其招商揽才计划:诚挚欢迎远在美国、日本、韩国的不同国籍的高深技术人士加盟海信,欢迎日本、韩国籍50岁左右的质量、工艺、生产管理高级顾问加盟海信;欢迎各类创新思路与技术萌芽落户海信技术孵化园;欢迎各种形式的短期合作在海信技术孵化园进行;欢迎有世界领先的技术风险投资孵化经验的资本方与技术孵化园合作。
为了强调诚意及迫切心情,周董事长承诺"不只是青岛总部,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海信北京、上海以及美国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于承担国家、省市、公司项目课题的引进人才,根据需要提供数额不等的项目启动资金等。周还亲自在发布会上公布了统一招才热线0532---3886691。
海信研发中心公布了四大开放合作领域: 1. 智能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公共交通与安全信息系统、智能媒体中心系统、移动信息终端。2. 新型显示技术与显示器件 3. 制冷与空调技术。4. IT技术领域。
研发中心在各个企业都是保密的,尤其是追求技术立企的海信而言恐怕不会不知道这其中的风险。此次开放的研发中心仅青岛部分就占地近7万平方米,集聚了数字显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光学投影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光电子通讯技术等近20个专业研究机构和1500名科研人员。并拥有40多个国内一流的实验室,3000多台技术研发和检测设备以及中试生产线。
但是显然有更重要的东西说服海信做出了有点孤注一掷的决定。海信副总裁、知识产权法专家郭庆存说,看起来开放与保密是矛盾的,但是开放更是研发升级的必要条件。
周厚健先生的一句话更是一语道破机关:哪有任何一家世界级企业是做低档产品的!"做高端、做精品"是周厚健的坚持,而高端产品需要高端人才,精品不仅需要好的技术开发能力,还需要良好的工艺设计和质量管理水平。海信此次面向世界招聘工艺、质量人才,目的就是利用全球资源提升海信的工艺水平。
大规模高端技术人才撑起"技术海信"的愿望:利用10年的时间追赶世界一流的电子企业核心技术,3年的时间达到国际先进的工艺、质量水平。
很显然,穷追核心技术的背后是海信整个企业国际化的迫切需求。
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