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全面开放“脑库”誓追核心技术

  本报讯 8月18日,海信在京宣布惊人之举,将本该保密的脑库----研发中心全面开放,向全球招商揽才。此举志在追赶核心技术,尽快扯平国际技术差距。
  海信对技术的迫不及待有其深刻背景,董事长周厚健说:没有任何一家世界级企业是做低档产品的。
  海信负责IT的副总裁王志浩认为,悬殊的技术差距导致了国际企业吃肉、中国企业喝汤的国际分工现状。海信所做的奋斗就是要改变这种命运。
  此次开放涉及人才、项目和资金。海信表示采取对外开放技术项目(技术研究合作)、引进人才和与短期访问学者合作、吸引项目合作开发、与跨国公司进行技术人才和项目合作、吸引风险投资资本介入等途径加大海信的技术升级力度。
  海信董事长周厚健在会上详细地介绍了其招商揽才计划:诚挚欢迎远在美国、日本、韩国的不同国籍的高深技术人士加盟海信,欢迎日本、韩国籍50岁左右的质量、工艺、生产管理高级顾问加盟海信;欢迎各类创新思路与技术萌芽落户海信技术孵化园;欢迎各种形式的短期合作在海信技术孵化园进行;欢迎有世界领先的技术风险投资孵化经验的资本方与技术孵化园合作。
  为了强调诚意及迫切心情,周董事长承诺"不只是青岛总部,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海信北京、上海以及美国找到自己的定位";对于承担国家、省市、公司项目课题的引进人才,根据需要提供数额不等的项目启动资金等。
  此举令外界很吃惊,因为研发中心涉及企业的最核心机密。但海信副总裁、知识产权法专家郭庆存说,看起来开放与保密是矛盾的,但是开放也是研发升级的必要条件。
  除王志浩之外,记者还在发布会上见到了知识产权教授郭庆存、空降海信的日籍"PDP"专家小关信行。尽管海信一直在招才,但显然增长速度不能令他们满意。周董事长的"如意算盘"是:能自此次公开的方式开始,经过5年从国内、美国、日本、韩国再吸引1500名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加盟,在3-5年内使其研发力量翻一番,并穷10年之力追赶世界一流的电子核心技术。
  海信此次招商纳贤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在重视产品技术力量的同时,更重储备技术。因为周厚健从国际电子展上总结出中外企业的差距在市场产品上看还不是太大,差距越拉越大的是核心技术和储备技术。
  周厚健把靠买贴牌和靠自己研发两种发展方式比喻成到餐馆买菜吃和自己做菜吃,自己有能力做菜吃的人肯定是成本低吃得又好。
  对于国内流行的"缺乏核心技术,中国还可以做世界工厂"的理论,在美国IT企业闯荡了十多年的王志浩认为,短期这样做有道理,长期没道理,美国、日本都曾做过世界工厂,但最终都发展到技术领先,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制造上。
  记者很担心:在与国际企业技术差距越拉越大的情况下,核心技术是不是还可以追赶?中国企业在下游"喝汤"的命运还能改变吗?一向保守的周先生此次却斩钉截铁地告诉记者:"当然可以追,你们看三星公司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有什么?而现在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连以技术横行天下的索尼CEO每周都要研究一次有关三星的报告。
  周从海信手机和空调业的技术崛起中看到了企业已具备改变命运的实力。海信手机坚持从底层软件开始做起,有专家参观过研发中心后大为震惊称"国内就移动通信终端而言没有比海信开发得更强的了"。所以周现在正在做另外一件事---向同行卖技术和模块。
  海信称从这两项技术的进展中坚信:技术是一步步做起来的,开始可能没有核心技术,但要有必须有一个过程。
  海信还同时公布了招才热线和智能信息系统、显示技术、制冷、IT四大技术开放合作领域。

关闭窗口




                                   海信集团 版权所有